深耕教研促成长,凝心聚力共前行
——英语教研组第二次活动报道
秋意渐浓,学履不停。为深入贯彻落实新课标理念,探索小学英语高效课堂的有效路径,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水平,南京市文靖东路小学英语教研组开展了以“英语碎片化知识的有效衔接和长期巩固”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全体小学英语教师积极参与听课与研讨。
一、课例展示,精彩纷呈:情境中激活语言运用
活动的第一环节是由青年教师陈紫荆老师执教的教研组公开课,内容为五年级上册Unit 4 Hobbies。陈老师以其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富有感染力的教学风格,为大家呈现了一节生动、高效、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课堂。

课堂伊始,陈老师通过简单的Ask and answer巧妙导入,瞬间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她紧紧围绕“Hobbies”这一主题,精心创设真实情境,将语言学习融入具体的生活场景之中。在教学过程中,陈老师不仅注重词汇、句型的机械操练,更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如“兴趣调查表”、“猜猜我的爱好”等,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pair work和group work,鼓励他们在合作探究与真实交流中运用语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陈老师对多媒体技术的娴熟运用,以及她为不同层次学生设计的差异化任务,充分体现了“以学定教”的理念。课堂上,学生们兴趣盎然,积极参与,敢于开口,乐于表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仅掌握了“What are your hobbies? I like...ing.”等核心句型和词汇,更在情境中提升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品质,完美诠释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

二、分组评课,思维碰撞:研讨中凝聚集体智慧
思想的碰撞才能激发出智慧的火花。在随后的分备课组评课议课环节中,各年级组围绕陈老师的展示课以及任务单问题“英语‘碎片化’知识如何有效衔接与长期巩固”展开了深入而细致的研讨。
三年级组奚梦含老师提到,陈老师的课堂互动性强,情境创设富有童趣,非常值得借鉴。奚老师建议,在低段教学中可以更多地融入肢体语言和游戏化元素,让课堂“活”起来。接着,奚老师剖析了知识碎片化的成因,随后结合丰富的教学案例,提出了系统性的解决策略。她强调,教师应具备“架构师”的思维,要构建知识网络,通过单元整体教学、思维导图、主题归类等方式,将孤立的单词、句型串联成线、汇聚成面,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化认知。

四年级组张隽页老师重点关注了课堂任务设计的层次性,赞扬陈老师的分层任务照顾到了全体学生,同时就如何更精准地把握学情、调整任务难度提出了建设性意见。针对任务单问题,张老师认为老师们需要设计衔接桥梁,在新课导入时巧妙复现旧知,在巩固环节中有机渗透新知,实现知识的滚雪球式积累。

五年级组潘梦雅老师则从思维品质培养的角度进行了点评,指出本节课在引导学生从简单描述爱好转向深入阐述原因、表达感受方面,还有进一步挖掘的空间,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表达能力。学生利用碎片时间可利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网络、建立“个人单词银行/句库”、推行“每周主题回顾”、鼓励课外绘本阅读与视听等多元化手段,变“短期记忆”为“长期储存”,有效对抗遗忘曲线。

六年级组朱晓晨老师,认为陈老师的课堂互动高效,情境创设真实,充分激发了高段学生的表达欲望。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思辨性问题,如“Different hobbies, different lives”(不同的爱好,不同的人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深度。

整个评课过程,老师们畅所欲言,既充分肯定了课堂的亮点与特色,也中肯地指出了可优化之处,在真诚而高效的交流中,共同探索教学最优解。
教研组长赵珍老师认为小学英语知识点分散,单词、句型多以碎片化形式呈现,学生易学易忘、无法灵活运用,是所有英语教师日常教学中频繁遇到的难题,对于碎片化知识的巩固可贯穿“新授-复习-应用”三个关键环节,既能解决新授时知识点如何关联的问题,也能在复习时如何避免机械重复,引导学生在语境中运用碎片化知识,实现学以致用。

最后,刘刚主任认为,语言知识的巩固要高频复现,根据学生遗忘的规律定期回顾,可以通过造句、对话等输出场景应用。从而形成“输入-整理-输出”闭环,高效转化碎片知识为长期能力。

“教”以潜心,“研”以致远。本次教研活动不仅是一次精彩的课堂展示和专业的理论引领,更是一次深刻的思维启迪和高效的团队赋能。它为我们如何在新课标背景下构建高效英语课堂、如何有效处理碎片化知识、如何实现教师的自我成长提供了宝贵的思考与实践范本。相信全体英语教师必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将所思、所学、所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深耕课堂,砥砺前行。
撰稿:潘梦雅
审核:赵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