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南京市文靖东路小学三年级语文备课组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教学研讨活动。 三(4)班李雪老师执教统编教材习作单元精读课文《我变成了一棵树》,以“慧思享课堂”理念为指导,通过DOK(深度知识)四级思维框架设计教学,呈现了一节聚焦“想象”、落实语文要素的创新课堂。备课组全体教师参与观摩,并就“儿童高挑战学习的实践路径”展开深入研讨。
课堂伊始,李雪老师通过分析预习单精准把握学生学情,提出驱动性问题:“童话中的想象为什么神奇?”引导学生从记忆文本细节转向分析想象特点。学生们积极发言,有的结合“小树枝从身上冒出来”的描写感受“变形”的神奇,有的则对比数学课中的几何图形,发现鸟窝形状的“关联想象”。徐雅倩主席评价:“这一环节体现了“主体先构”理念,用真实问题点燃了学生的探究热情。
在“聚焦有意思的想象”核心环节,李老师以文本为范例,引导学生分层次破译作者的创作逻辑。通过填空练习“我想变成一只鸟,觉得翅膀痒痒的”,学生迁移“变形想象”;通过讨论“树上长满巧克力味星星形鸟窝”,拓展“关联想象”的维度。随后,学生分组探究文中其他片段,如“大树在哭”的拟人化表达,并结合绘本《卡夫卡变虫记》对比中外作家想象方式的异同。这种跨学科、跨文本的整合,实现了从“接受式学习”到“互动式学习”的转变,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思维。
课堂的高潮是“创编想象故事”环节。学生根据分层任务自主选择挑战:基础层用固定句式完成变形,创新层则需融合“变形”与“关联”两种方式。一名学生分享道:“我想变成一朵云,觉得身体轻飘飘的,真的变成了一朵云!”引得全班掌声。陈倩倩老师说:“这种差异化任务设计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最近发展区获得成功体验,这正是高挑战学习的核心。”
在评课环节,备课组围绕“如何通过DOK框架实现思维进阶”展开讨论。教师们一致认为,本节课以“预学—互学—展学—活学—延学”为流程,以“变形—关联—比较—创造”为路径,构建了完整的思维阶梯。盛校总结道:“这堂课不仅落实了‘从阅读中学表达’的单元目标,更通过真实情境、高阶任务和过程性评价,为我校‘慧思享课堂’的深化提供了范例。”
此次教研活动,展现了文靖东路小学在语文教学改革中的创新探索。 通过课例研讨,教师们对“高挑战学习”的设计与实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样本。未来,学校将继续以“思维发展”为导向,推动课堂向更深处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