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香悠悠传文化,蓄力教研促成长
——一年级语文备课组第三次活动
春风催绿意,学习正当时。为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帮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3月20日上午,南京市文靖东路小学一年级语文备课组开展了一次组内教研活动,孔玉双副校长参与了本次活动。
由王菲老师执教的《端午粽》这篇课文有着浓郁的中国传统节日的氛围,语言充满童趣。课堂伊始,王老师利用“我说习俗,你猜节日名称”的小游戏导入。“贴对联——春节”、“吃元宵——元宵节”、“吃月饼——中秋节”、“吃粽子——端午节”,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以及王老师的引导正式走进了这篇课文。
在教学第一段时,长句子朗读和理解成为学生们的“拦路虎”。王老师让学生利用“一……总会……”来练说句子,学生们积极思考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体会到这锅“端午粽”自然地、无痕地渗透着长辈对晚辈浓浓的爱。再次朗读时,学生们便抓住了关键词“总会、盼着”,读出了绵绵情意。
第二段是课文的重难点。王老师巧妙设计学习任务,通过4个问题:“做好粽子需要用什么?”、“粽子怎么包的?”、“上锅蒸的粽子味道如何?”、“剥开粽子,咬上一口,感觉如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了解外婆包的粽子。此外,王老师采用图文对照、动作表演等方式创设情景,让学生“观、闻、品”外婆包的粽子,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中的词语、句子后,师生共同合作,总结出外婆包的粽子好看、好闻、好吃。学生也在王老师的逐层引导下,一步步融入课文,融入到端午节的节日氛围中,充分感受了端午节的传统文化。
为了帮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实现快乐学习,课堂最后王老师还将外婆包的一个个色香味俱全的“端午粽”带到了课堂,学生通过完成本课生字朗读的挑战来“装粽子”,读对一个就可将对应的“汉字粽子”带回家,学生在游戏中巩固了生字。
学生识字兴趣被激发后,王老师抓住契机,出示了不同类型的豆子,借助它们的名称以及形状,串联成一首儿歌来帮助学生识记汉字“豆”:“毛豆短,蚕豆扁,红豆圆圆像两点,豇豆长长托上面”,生动形象利于记忆,学生们很快就掌握了“豆”字的笔顺。
听课结束后,一年级语文备课组也针对王老师的这节课展开了研讨。大家根据自己的听课实感对本节课进行了评析,肯定了这节课的可取之处,也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老师们也提出了一个思考:如何引导一年级的学生读好长句子。在帮助学生理解句子意思后,读好一些重点短语,如:“的”字短语,关注句子中的标点,有时候还可以请“停顿符号”来帮忙。老师范读、小老师领读等多种方式来反复读,读出节奏,读出情感,读出自己的体会。
长句子朗读,切忌一直进行机械化的、整齐划一的齐读,应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在丰富的“朗读实践”中培养语感,从而读好长句子。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成灵光。”通过此次备课组活动,相信一年级组的每一位语文教师都会深耕课堂,且教且学,且研且思,共享集体智慧,共赏精彩课堂,不断提升教育科研水平,在教研中不断成长。
撰稿人:吕咛
审稿人: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