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南京市文靖东路小学!今天是: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课程教学>>阅览文章

四年级语文备课组第三次活动

时间:2023/3/14 12:41:18 来源:孔玉双 字体显示: 阅读:553

触摸文字 品味语言 体验情感

——四年级语文组第三次活动

《母鸡》是部编本语文课本四年级下册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一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老舍先生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课文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叫声难听、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本文的语言风格比较口语化,直白自然,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起来令人感到亲切舒服。

IMG_1335

在今天的课堂教学中,徐雅倩主任紧紧围绕本单元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这一语文要素实施教学,带领学生牢牢抓住老舍先生对母鸡的情感变化这一行文线索,深入触摸文字,扎实品味语言,丰富情感体验,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目标清晰依学情,一课一得重实效。

部编本新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通过与《猫》进行对比阅读,感受作者在表现动物特点和表达情感上的异同;二是通过阅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母亲的崇敬以及对母爱的赞颂。按理说,在教学本课时,徐主任应该充分考虑编者的意图,教学目标的设定要充足和全面。但是,由于学生尚未学习这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猫》,如果徐主任通过比较,感受同一作家在写不同动物时,表达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也设定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显然是不符合当前的学情的,是不合适的。

因此,在教学本课时,徐主任课堂教学不可贪多求全,尽量做到一课一得 思想的指引下,基于教材特点,基于实际学情,为本节课,确定了一个清晰的教学目标——了解作者对母鸡态度前后的变化,在原因探究中,感受母鸡的负责、勇敢、慈爱、辛苦,体会母爱的伟大。

目标定位准确,课堂教学才能有的放矢。一课一得,更能让每一个环节的教学实现扎实和深入。在今天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想我们应该清晰地感受到了这两点。精简教学目标,不是完全弃编者的意图于不顾,而是暂缓安排,根据具体的学情另找时机合理安排。我想,待学生学习过《猫》这篇课文以后,徐主任再来引导学生比较两篇课文表达上的异同,也不是不可以。学生有了学习基础,比较起两篇课文的表达异同,也很顺理成章。

二、重点突出层次清,先扶后放巧引导。

围绕教学目标,徐主任精心设计了层次清晰,重点突出的教学环节。具体说来,是这样的:检查预习,整体感知;梳理情感,探究原因;扶放结合,读悟体验;总结写法,升华情感。

四个教学环节,每一个都有亮点。第一环节游戏打擂的方式检查字词预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赛朗读全文,既是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也培养了学生的朗读、倾听、评价等多种语文能力。第二环节让学生找出作者对母鸡态度变化的关键语句交流分享,帮助学生理清了课文的层次,抓住了课文重点。第三环节的教学,亮点最为突出,徐主任以生为本,先扶后放,教给学生卷入文本,抓住关键词句读悟想象,比较体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没有用过多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读书充分,感悟深入,情感体验比较到位。第四环节对写法的简单总结,徐主任是把握了语文课程工具性的特点,让学生在先演绎后归纳中,既明确了先抑后扬的表达方法,又深化了对老舍这位语言大师高超表达技艺的认知。结尾部分,徐主任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在观看图片、倾听解说,深情朗读中理解母爱,让本节课的教学达到高潮,很值得回味。

三、读中体验和感悟,多方设法效果好。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课标理念,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实践性,是语文课程学习的基本特征,基本属性。徐主任在今天的课堂教学中,用听说读写思等多种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在文本细读中体验特点,感悟情感,习得表达方法,达成教学目标。

课中有几个精彩的镜头,我们来回放一下。

镜头之一:第五自然段警戒一词的教学,徐主任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想象朗读,想象说话的实践体验很到位。

镜头之二:感悟第六自然段母鸡的勇敢,敢于对付抢食的大公鸡这一处的教学,徐主任引导学生比较朗读,观看视频,畅谈感受,品味朗读,实践体验也很有效。

镜头之三:体会第七自然段母鸡对小鸡雏的慈爱、辛苦,徐主任让学生倾听音乐,观看图片,半蹲展翅,表演体验,对话采访,这样的实践活动助推着学生对文本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徐主任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告诉我们:学生的语文能力,无论是听说能力,还是读写能力,都不是老师讲会的,而是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中获得的,或者说是习得的。

四、对比阅读有体现,表达特点能知晓。

老舍的这篇《母鸡》,在表达上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先抑后扬的写作方法。而运用比较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悟并初晓作者的表达秘妙,也是让学生深刻体会作者对母鸡情感变化的有效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徐主任抓住时机,在学生深入读文交流分享的过程中,顺势让学生寻找并比较母鸡在没有孵出小鸡雏和孵出小鸡雏后叫声的不同,进行梳理展示,朗读体验,从而更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母鸡的伟大。为后面总结全文,升华情感做了很好的铺垫。同时,也十分直观地让学生了解了什么是先抑后扬的表达方法,真是一举两得,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课程性质得以彰显。

撰稿人:陆素

审稿人:樊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