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童趣 寓教于乐
—— 一年级语文备课组第九次活动
《新课程标准》建议教学时要“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面对一年级孩子,老师如何立足学情、把控文本、设计教学,呈现有趣而高效的语文课堂?为此,2022年12月8日上午第二节课,一年级语文组进行了一次组内活动课。此次活动由;李雪老师执教《比尾巴》,所有一年级语文老师全员参与。
《比尾巴》是一篇极富童真童趣的儿歌,编排在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以三问三答对话的方式,介绍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和孔雀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全诗读起来朗朗上口,简明易懂,充满童趣。低年级学生在充满乐趣的朗读中,自然地接受了关于动物的一些知识,获得了对儿歌语言艺术形式的初步认识。
课堂上,李雪老师结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兴趣。根据儿歌内容,李雪老师设置了比尾巴比赛的情景,比赛选手有哪些?比赛内容是什么?比赛结果怎么样?李老师以问激趣,孩子们非常投入,兴致勃勃地走进儿歌,和老师互动。播报员的角色也极具特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孩子们在播报的过程中熟记词语,了解内容,体现了低年级课堂趣味性、游戏化、活动化的特点。
同时,李雪老师结合本课的特点,设计了形式多样的读,注重强化朗读的的指导和训练。如在“问句”环节中,通过范读,让学生练读、比赛读等,在读中体会问句的语气,强化语言训练。对于长句子,李老师通过轻声指导、停顿号标注、关键词重读等方式,读出节奏、读出画面、读出意思。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在语文教学中,老师不能把课文孤立于课本之内,而要发散思维、多学科交叉、进行更加宽泛、灵活的设计,把语文与生活,语文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在随文识字“长”和“短”后,李老师让孩子们想一想:兔子除了尾巴短,还有什么是长的呢?班级里谁的头发长?谁的头发短?联系生活,理解字意。在学习“伞”字时,李老师出示伞的图片,引导观察,找相同点,进行形象识字的同时,引领孩子跨越历史长河,感悟古人的智慧。
整节课上,同学们坐姿端正、兴趣盎然、回答问题积极,与老师配合默契,在思考中获得成功的快乐。
课后,一年级的语文老师们一起教研。李雪老师阐述了本课的设计思路,总结了亮点,反思了不足。听课老师们也从学生课堂表现、教师课堂把控和改进方向三个方面进行了点评。
真正精彩的课堂应该是生成的、灵动的,课堂上的学生不是应声虫,而应是鲜活的,能独立思考。在今后的教学中,每一位老师都应该钻研学生、钻研教材、钻研课标,精心备好每节课,力求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课堂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成长。
撰稿人:潘楠楠
审稿人: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