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南京市文靖东路小学!今天是: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教师发展>>课题管理>>阅览文章

高挑战·深成长 ——省重点课题《DOK理论视阈下的儿童高挑战学习样态研究》 成果报告会顺利举行

时间:2025/11/3 13:28:07 来源:教师发展中心 字体显示: 阅读:66

高挑战·深成长

——省重点课题《DOK理论视阈下的儿童高挑战学习样态研究》

成果报告会顺利举行

2025年10月30日上午,南京市文靖东路小学成功举办2023年度省级重点课题《DOK理论视阈下的儿童高挑战学习样态研究》成果报告会。本次活动以“高挑战·深生长”为主题,系统呈现了学校在DOK理论引领下推动课堂教学深度转型的探索路径与实践成果。南京市教科所科研员、正高级教洪超、江宁区教科室主任汪圣龙副主任薛慧莅临指导,与全区小学教科研骨干教师共同见证了一场关于“思维跃迁”的教学盛宴。

首先进行课例展示。南京市文靖东路小学陈倩倩老师执教《搭船的鸟》作为开场课例,精彩展现DOK理论引领下的高挑战学习样态课堂她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剖析出“抓住特点”“分解动作”等观察方法。随后,学生将所学方法运用于观察大熊猫,完成观察笔记,由“AI观察小专家”点评。学生在言语实践中习得观察与表达策略,经历高阶思维挑战,体现了课题研究“高挑战·深生长”的课堂追求。

施建峰老师执教《间隔排列》,呈现一堂充满思维张力的高挑战数学课。本节课以“挑战”为主线,设计“启航”“提升”“精英”“冲刺”四个递进挑战层级,引导学生从认识现象、设计排列入手,深入探索“两种物体数量关系”核心规律。学生通过“圈一圈”操作,理解“一一对应”思想,自主建构“两端相同则相差1,两端不同则相等”的数学模型。学生在观察、比较、操作与概括中主动探究,展现了在DOK理论指引下,数学思维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生长过程。

沈烊老师执教的《认识射线、直线和角》,“运动与想象”是关键词。课堂从回顾线段开始,引导学生通过“点的运动”探究:有限运动巩固线段特征,无限运动想象创造射线,再类比出直线,对比理清三线联系与区别,还在“自驾去香港”情境中理解两点间线段最短原理。课堂尾声拓展“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整堂课把抽象几何概念转化为趣味活动,有效发展学生空间观念与结构化思维。

李雪老师以“征文比赛”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走进《爬天都峰》,感受坚持与互助的力量。教学按“爬山前—爬山中—登顶后”展开:爬山前聚焦小女孩心理描写,引导学生共情“害怕”情绪;爬山中品读小女孩与老爷爷对话,分角色朗读体会互相鼓励;登顶后围绕“互相感谢”情节,梳理出“勇气源于彼此支撑”主旨。学完课文,练笔环节紧扣生活实际仿写《校运动会》,先小组内互评,分享亮点与建议,随后AI小助手从结构、细节、情感等维度客观点评,给出修改方向,助力优化习作。

戴支源老师执教的《Then and now》诠释了DOK理论在英语学科的实践应用。本节课设计了递进的认知挑战,先让学生回忆、识别核心词汇与句型,接着用T形图梳理、概括文本信息,再引导分析科技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并辩证看待变化。在输出环节,学生借助AI多元视角创造性描述家庭与生活变化,实现知识迁移与运用。整堂课超越语言操练,引导学生在真实语境中探究思辨,展现了高挑战学习样态下学生核心素养的综合培育。

张悦老师带领孩子们展示《My e-friend》一课。本节课围绕“网友”主题,张老师用自己朋友的视频导入,引出话题、激发兴趣。课程以“如何介绍朋友”为核心问题,引导学生获取、梳理网友Peter的基本信息。学生通过听、看、读、说等活动,学习询问和介绍他人居住地、学习情况、兴趣爱好等,并尝试复述课文。在巩固拓展环节,学生制作“朋友信息卡”,分组进行自我介绍或问答练习,提升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

紧接着,南京市文靖东路小学张筱翠书记代表学校作课题成果介绍。张书记从课题研究的背景初衷、推进路径与阶段成果三个维度,全面阐述了学校开展《DOK理论视阈下的儿童高挑战学习样态研究》的实践探索。研究以DOK理论为指引,紧扣“为何做”“做什么”“怎么做”三大关键推进校本化探索,最终实现学生素养提升、教师理念更新,推动“高挑战学习”从实验探索走向全学科实践。她的介绍既契合政策导向,又扎根课堂实践;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充分展现了学校以课题赋能育人变革的深度思考与扎实行动,为课题下一阶段的深化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之后,开展了“高挑战·深生长:儿童学习样态的多元探索”特色沙龙。沙龙由徐雅倩老师主持,特邀五位课题组成员与两位实验班学生“然然”“沫沫”对话,探讨如何以多元策略支持儿童在高挑战学习中实现思维进阶。教师分享营造心理安全、设计分层挑战、巧用AI赋能等策略构建课堂样态;学生从儿童视角发声,“然然”将高挑战比作“游戏闯关”,“沫沫”希望任务结合兴趣、拆分目标,展现主体地位与真实诉求。整场沙龙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诠释“高挑战学习”是可触摸、可优化、可生长的教育实践,为课题研究提供教学一线与学习主体双视角洞察。

                 

然后,南京市文靖东路小学盛慧副校长作主题汇报,阐述学校在DOK理论指导下推动儿童高挑战学习的实践突破与体系建构。盛校长表示,学校以“破界”与“跃迁”为核心,打破学科、生活与师生关系边界,推动学习从“浅层记忆”走向“深度理解”。实践中,学校以DOK理论为“刻度尺”,设计“适应性挑战”,通过“分层任务资源包”等策略与工具,将高挑战系统融入课堂与学习全流程。她强调,高挑战学习旨在促进儿童思维进阶,培养未来学习者。汇报逻辑严密、案例详实,为课题推广提供行动蓝图。

       

活动最后,南京市教科所洪超老师对课题研究给予高度评价。他用“四个有”概括课题特点:一是有前瞻理念,DOK理论为解决认知进阶等提供理论支撑且已本土化;二是有操作体系,赞赏“学生五学”等教学策略,使研究具系统性与自信力;三是有实践创新,肯定对“高挑战”与“深生长”的诠释,指出课堂让学生思考并学以致用;四有较多成果,成果体现于课堂教学等多层面。针对课题深化,洪主任提两项建议:强化模型建构,厘清核心概念逻辑关系;推动成果凝练,以出版专著梳理成果,为申报高层次教学成果奖奠基。洪主任精准把脉与引领为课题后续指明方向,文靖东路小学课题组将深耕,推动研究深入。

江宁区教科室汪圣龙主任高度肯定此次活动,并对课题深化与成果凝练作专业指导。他肯定课题组对“高挑战学习样态”的理解与规划,赞赏课题研究从理论到课堂的落地。对于未来,汪主任期望课题服务学校品牌建设,将“儿童高挑战学习样态”打造成文靖东路小学教学标识与办学特色,成为可学习、可推广的高品质模式,鼓励课题组以四年后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为目标提前规划。

本次成果报告会不仅是对课题研究历程的梳理与总结,更是南京市文靖东路小学迈向“以思维为核心、以挑战促成长”课堂新样态的重要里程碑。在专家引领与团队协作下,学校将继续深化DOK理论的教学实践,推动儿童高挑战学习从理念走向常态,为实现“教为不教,学为深学”的教育理想持续探索、坚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