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南京市文靖东路小学!今天是: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课程教学>>教学研讨活动>>阅览文章

聚焦文本巧析桥之形,深挖内涵领悟桥之魂

时间:2025/10/20 15:34:52 来源:蒋钰 字体显示: 阅读:12

聚焦文本巧析桥之形,深挖内涵领悟桥之魂

——六年级语文组第一次组内活动报道

image.png

20251017日上午,南京市文靖东路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上,蒋钰老师带来了一堂以《桥》为核心的精彩教学活动。本次教学聚焦课文中“桥”的双重意蕴,深度解析文本的情节构思与人文内涵,为学生搭建起语文思维与人文素养的成长桥梁。 

一、紧扣文本,解析“桥”之形

课堂伊始,蒋钰老师引导学生聚焦课文对“木桥”的描写。从“窄窄的木桥”的形态,到洪水冲击下“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的动态,蒋老师带领学生通过圈画关键词、朗读体会,直观感知木桥在洪水中的危急状态,明确其作为故事场景载体的作用。

二、深挖内涵,领悟“桥”之魂

在理解“生命之桥”的环节,蒋老师以“老汉是如何在洪水中将村民送上生命之桥的?”为核心问题,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学生们从老汉“揪出”小伙子的严厉,到最终与小伙子一同牺牲的结局,逐步领悟到老汉作为党员的责任担当,以及他与儿子之间深沉的父子情。蒋老师还引导学生对比文中环境描写与人物行为,分析“桥”如何成为人性光辉的象征。

三、拓展延伸,迁移“桥”之思

课堂最后,蒋老师结合课后练习,让学生思考生活中“桥”的隐喻意义,如“沟通的桥”“友谊的桥”等,并鼓励学生进行小练笔,以“桥”为意象写一段抒情文字。这一环节有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实现了从文本到生活的认知迁移 

本次教学活动中,蒋钰老师凭借清晰的教学逻辑与丰富的互动设计,引导学生在文本解读中提升阅读能力,于情感体悟中涵养人文精神,为六年级语文的文本精读教学提供了优质范例。

image.png

晋萍主任肯定了蒋老师以“山洪暴发”的短视频配合急促音效开篇,3分钟内便将学生拉入课文的紧张氛围,快速聚焦“老汉”这一核心人物,解决了第一课时“破题入文”的关键问题,值得借鉴。

同时陈倩倩老师指出可增加“对比朗读”环节:让学生分别以“慌乱村民”和“老汉”的语气朗读对话,在角色代入中感受人物反差;同时,适时链接“洪水灾害中党员的真实事迹”,让文本解读更具厚度。

六年级组的语文老师们凝聚集体智慧,潜心钻研教材,精心打磨教学方案,为第三单元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筑牢了根基。相信在老师们的用心引领下,学生们不仅能扎实掌握观察与写作的方法,还能在语文学习的旅程中收获更多趣味,持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