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南京市文靖东路小学!今天是: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教师发展>>校本研训>>阅览文章

立方之间的智慧碰撞 ——六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备课研讨

时间:2024/9/10 14:02:33 来源:朱士青 字体显示: 阅读:5

立方之间的智慧碰撞

          ——六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备课研讨

近日,我校六年级数学组举行了关于长方体与正方体教学内容的集体备课活动。此次备课活动旨在共同探讨如何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这两种基本几何图形的特征与应用,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本单元的重难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图形的识别与特征理解

  学生需要能够清晰地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包括边、面、角的数量和形状。尤其是如何从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中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其视觉特征,是学习的重难点之一。

2.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是学生学习的关键部分。学生需要理解公式的来源和推导过程,并能熟练掌握公式的应用。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入手,帮助他们理解公式的含义和实际意义,是教学中的一个挑战。

3.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是本单元的难点之一。学生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如动手操作、图形转换等)加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空间理解。如何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立体图形的直观感知,是本单元教学的另一重点。

  集体备课活动中,两位老师主讲,其余十位教师就教学目标、方法与策略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并分享了各自的教学经验。

刘腾老师:注重基础知识与图形识别

老师首先提出,学生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最重要的基础是能够准确识别并区分这两种立体图形。她建议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盒子、书本等)作为实例,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特征。李老师强调,直观的实物展示有助于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深刻理解。

IMG_0023

侍佳郎老师: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兴趣

老师则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动手操作环节不可忽视。她建议通过折纸等活动,让学生亲手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通过亲身操作,学生能够更加形象地理解这两种立体图形的结构,从而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同时侍老师指出,动手操作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她表示,许多学生在学习这些计算时会感到困惑,因此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公式的来源和应用。并且侍老师建议,教师可以通过实际物体的测量,带领学生一步步推导出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她还提醒大家,在教学时要注重联系学生已掌握的知识,避免公式的单纯灌输。

戴庆花老师:课堂互动,促进思维碰撞

老师强调了课堂互动的重要性。她认为,通过提问与讨论,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知识点。例如,教师可以从生活中的物品出发,提问学生:你能找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例吗?再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探讨这些图形的特点。老师认为,课堂互动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参与感,提高课堂气氛,也能帮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史伟琴老师:关爱学困生,关注个性化辅导

老师特别提到,课堂上要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况,特别是在理解空间图形时,部分学生可能会遇到困难。她建议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困生与其他同学一起讨论,发挥集体智慧,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障碍。同时,老师还提到,要通过课外辅导和个别指导,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课程进度。

IMG_0020

朱士青主任总结:集体智慧,共同成长

朱主任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非常明确,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并能够熟练掌握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通过此次集体备课,十二位教师提出了各自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大家达成了一致:通过生动的课堂互动、动手操作、实际问题的解决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对空间几何图形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朱主任还强调,教学设计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特别是在讲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时,不能忽视学困生的学习需求,应该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跟上课程进度。

IMG_0021

此次集体备课活动不仅加深了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也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老师们一致表示,将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与改进,以期提高课堂效率,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为他们的学习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