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撞思维火花 感悟“矛盾”内涵
——文靖东路小学五年级语文备课组第二次教学研讨活动
《自相矛盾》这则小古文,言简意赅,我们在阅读时,首先要借助书上的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再抓住“吾盾坚→吾矛利→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的思维过程,理解卖者的话里的矛盾之处,推想出围观者质问卖者时的思维过程,从而明白这个故事蕴含的道理。世界上不可能同时存在牢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摧的矛。这个楚国人片面的夸大了矛与盾的作用,结果出现了尴尬的局面。因此,我们说话做事时一定要实事求是,三思而后行。
这是一堂集朗读、思维、表达与运用为一体的优质课,孙国娟老师紧抓文言文特点,带领学生在阅读中发现卖家思维、分析买家思维、推导作家思维,通过对比读、角色体验读、小组讨论和绘声绘色讲故事等形式了解人物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孙老师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教学中联系生活,让学生发现矛盾、理解矛盾、思考矛盾,从而树立正确的矛盾观。
孙老师的《自相矛盾》一课设计清晰,发出三个任务:何为矛盾?为何矛盾?为何提出矛盾?引导学生从卖家,买家,作家的不同视角解读文本。教学设计基于文本,超越文本,回归文本。这节课最大的特点就是读,反反复复地读,多种形式地读。抓住“何为矛盾?”“为何矛盾?”“为何提出矛盾?”三个问题,层层递进,条理清晰地引导学生思辨,尤其是最后结合生活中自相矛盾的现象,得出结论矛与盾有时也可以互相促进。听课后,五年级语文组的老师们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交流了本单元教学的困惑,收获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