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个人的成长过程不是直线上升的,他们的个性、品质等各方面的形成应该是反复的碰壁与寻求解决的过程中形成的。教育的规律就是要我们在孩子不同的年龄段给他们不同的教育,应该顺应孩子的身心发展,不要幻想把孩子变成“神童”。一个人的生存能力与社会经验的积累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自己在生活中慢慢的经历和体会。一个人如果连最基本的生存能力都不具备,他也不可能去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
——袁理鹏《等一朵花开的时间》
我想,做妈妈的共同的心愿也是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快乐成长。许多妈妈也都在为这一目标而努力着。但是,孩子真正快乐吗?读了《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后,我只有一个念头:小豆豆妈妈似的妈妈,才是最好的妈妈。
小豆豆从一个刚入学一个星期,就被退学的“问题学生”,到最后成为日本著名作家,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是什么改变了小豆豆的命运?是巴学园,她挚爱的学校;是小林宗作,那个和孩子一样有无数新鲜想法的校长……,是她的妈妈,是她,把小豆豆送到巴学园的。
——孙成林《什么样的妈妈才是好妈妈?》
读着《窗边的小豆豆》总能想起我班也有这样的一个小豆豆,这个孩子对于自己好奇的事情总是要探个究竟,一旦我们发现总是会阻止他的这些行为,可他的天性就是如此,制止了这一次,他还会有下一次。其实他的身上有很多“优良的品质”,比如聪明,对什么都很感兴趣,表现欲强。而小豆豆正是遇到了一个忽视她缺点的小林校长,肯定她的优点,哪怕是她没有那么好,小林校长也总是用表扬、肯定的语言鼓励她,让小豆豆真正成为了一个富有个性的孩子!所以,我们真的应该改变一下自己对待孩子的态度,不要在教育中让孩子的优良品质受到损害,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让孩子们都能发挥出自己的长处,变得自信,健康快乐地成长!
——纪晨《改变态度,从欣赏开始》
在读完《加加看》这一章节后,我的感触是很多的,因为我也是一名数学教师,一直认为数学是严谨的,但似乎也是单调无味的,一直在思考上课过程中怎样才能让数学变得有趣味呢?这么长的时间以来它成了我最痛的伤。但是雷夫老师却做到了,他的学生们喜欢数学,热爱数学,会学数学,从不会把学习数学作为是一种负担,而是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这与雷夫老师精心投入设计每一个教学知识点,每一节教学内容是分不开的。他在教学中设计一个个孩子们感兴趣的游戏、学习专家们有效的方法,与孩子们一起设计考题以及探讨考试技巧,使得他的数学教学和孩子们的数学学习始终在轻松、愉快、高效的氛围中完成。这让我明白:“教师原来可以这样来当,原来可以做得这样好!”
——王明月《读书心得》
巴学园,俨然一个教育的理想园,正是因为这样一位理想的校长---小林宗作校长。他对幼儿教育有独到的见解:他很有创意、会想到用废弃的电车改装成上课的教室;他尊重儿童,拥有着博大的人文情怀。当小豆豆把粪坑里的东西全捞出来堆成一座小山,校长先生只说“弄完之后要放回去喔!”他会细心呵护每一个孩子,哪怕是一个生理有缺陷的孩子。不由自主对这个“头发稀疏,牙齿脱落”的老人肃然起敬的同时,我想我已经找到了自己所要找的东西,那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我们的价值就在能把孩子的这种本真发掘出来并保持下去,让他成为他自己。
——李静雯《童年,值得被温柔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