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南京市文靖东路小学!今天是: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教师发展>>校本研训>>阅览文章

让观察落地,让文字生动

时间:2025/10/27 15:22:37 来源:朱士青 字体显示: 阅读:118

让观察落地,让文字生动

——三年级语文备课组第二次活动

为精准把握三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方向,破解段学生写作难点,近日,我校语文教研组围绕“三年级语文挑战单核心要求”与“第五单元观察类习作教学”开展教研活动,全体三年级语文教师参与研讨,结合三上第五单元课文示例与熊猫吃竹子观察案例,共同梳理教学思路,明确习作表达实践路径。

7A49FFF27B3DDA0D6A90C70F4D6A53AD

67C03470024D2F529A9D8A5D1E9BF859
活动中,徐雅倩老师首先针对三年级语文挑战单设计与使用展开深入交流,确定三大核心要求。在设计原则上,强调“差异化与实用性并行”,每个习作单需提供两种选择:一是“模拟填空式”设计,以熊猫吃竹子观察为例,给出“熊猫捧着竹子,先______,再______,最后______”的填空框架,帮助基础薄弱学生梳理观察顺序;二是“开篇引导式”设计,如以《搭船的鸟》为参照,给出“那只站在船头的鸟真特别,它的______让我一眼记住”的开头,预留空间让学生自主补充外形、动作细节,锻炼独立写作能力在辅助资源规范上,明确搭配的熊猫吃竹子视频需清晰呈现“抱竹—撕叶—咀嚼”的动态过程,《搭船的鸟》配套素材可节选课文中“冲—飞—衔—吞”的动作描写片段,且所有挑战单需附加二维码,方便师生下载视频与范文参考。审核环节则建立“双重核查机制”,既要对照教材确认习作目标无偏差,确保“打开即符合教学要求”,也要通过“互相审核”重点排查基础性错误,避免单人审核遗漏,保障挑战单质量。

随后,教研焦点转向第五单元观察类习作教学。王志尚老师明确该单元为“习作单元”,需以课文为范例,严格遵循“课文与习作一一对应”原则,紧密关联“初试身手”“交流平台”等板块,构建“观察—模仿—表达”的完整链条。在教学重点上,提出“多感官+动静结合”的观察引导策略,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教学。

9A7035FC769414960A5F798661FBC826

针对教学难点,王静老师提出“梯度降维+仿写支架”的突破方法,结合案例细化操作

在单元板块联动教学上,明确“交流平台”需结合学生写的熊猫片段与《搭船的鸟》课文片段对比,让“细致观察能让读者‘看见’画面”的结论更具象;“初试身手”则围绕“观察校园里的小鸟”展开,引导学生模仿《搭船的鸟》的观察顺序,先写外形,再写动作,即时运用所学方法完成片段写作,实现“学练结合”。

D984E144EB2969A611BBE773AD00FBD7

本次教研活动通过结合三上第五单元课文与熊猫吃竹子观察案例,将抽象的观察方法转化为可操作的写作步骤,为三年级语文教师提供了“有范例、有路径”的教学方案,有效助力低段学生从“会观察”向“会表达”稳步过渡。

                                                           撰稿人:张青云

                                                   审核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