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爽启新程,教研赋能促成长。今日上午第一节课,三年级语文备课组迎来了本学期首次集体教研活动。全体三年级语文教师齐聚三(6)班教室,沉浸式观摩倪老师执教的语文阅读课《在牛肚子里旅行》,课后又在206办公室展开热烈研讨,以“观课+评课”的模式,为新学期语文教学提质增效找准方向。
一、趣味课堂:让语文学习 “活” 起来
“同学们,‘旅’字怎么写?我们一起书空课题吧!”课堂伊始,倪老师便以生字“旅”为切入点,带领学生通过书空的方式熟悉课题书写,既夯实了生字基础,又自然引出课文主题,巧妙的导入瞬间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随后,倪老师设计“带着问题读课文”环节,抛出“这场‘旅行’到底发生了什么?”的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带着目标自主阅读。在学生朗读过程中,她来回巡视,及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梳理课文脉络。字词教学环节更是亮点十足——针对生字“胃”,倪老师结合人体器官知识,用通俗的语言讲解其功能,让学生轻松记忆;面对“一骨碌”“细嚼慢咽”等富有画面感的词语,她通过模拟动作、联系生活场景的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词语含义,课堂氛围愈发活跃。
在梳理课文内容时,倪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默读课文7-19段,要求大家边读边圈出红头“旅行”去过的地方。随后,她出示填空题“从( )到( )再到( )最后到( )”,并邀请一名学生拿着红头板贴上台摆放 “旅行路线”。这一互动环节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直观的操作,不仅让学生清晰掌握了课文内容,更激发了学习兴趣,课堂上满是学生积极参与的身影。
而在体会角色心情环节,倪老师更是精准施策。她引导学生聚焦“提示语”“标点”“动作”等关键信息,通过反复朗读、教师提示的方式,让学生深入感受红头与青头的情绪变化。最后,伴随着紧张的音乐,师生合作朗读课文,朗朗书声中,学生们仿佛真正走进了 “牛肚子里的旅行”,语文的感染力在此刻尽显。
课后,全体三年级语文教师移步 206 办公室,围绕这节课展开了深入研讨。大家纷纷表示,倪老师的课堂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生生互动、师生合作氛围浓厚,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收获了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值得借鉴。
徐主席在总结时,既肯定了本节课的亮点,也提出了极具针对性的建议:“倪老师的课互动性很强,学生参与度高,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在生字教学上,要注意避免重复,可将生字练写环节放在课堂结尾,让教学节奏更紧凑;讲解‘牛反刍’知识时,建议提前咨询科学老师,确保知识的准确性;此外,课堂上可以多给学生表达的机会,避免一次性给出过多要求,让学生有更充足的思考空间。”
老师们认真聆听、积极记录,纷纷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发表看法,在思维的碰撞中,为优化课堂教学找到了更多可行路径。
此次三年级语文备课组首次活动,既是一次生动的课堂示范,也是一场深刻的教学研讨。未来,三年级语文团队将继续以教研为抓手,深耕课堂、互学互鉴,不断探索语文教学的新方法、新思路,让语文课堂更具魅力,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收获更多成长!
撰写:张一鸣
审核:王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