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南京市文靖东路小学!今天是: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课程教学>>两组建设>>阅览文章

探秘金华双龙洞,品析经典写作之美 ——四年级备课组第三次活动

时间:2025/4/2 21:34:51 来源:朱士青 字体显示: 阅读:99

探秘金华双龙洞,品析经典写作之美

——四年级备课组第三次活动

42,一场围绕叶圣陶先生名篇《记金华的双龙洞》的讲座在四年级开展。讲座以“探洞中奇景,析名家笔法”为主题,通过文本细读、互动任务和场景还原,带领学生深入领略双龙洞的自然风貌与作者的写作匠心。  

讲座伊始,主讲老师童颖“游览路线图”为线索,引导学生梳理文中移步换景的脉络。从“盘曲而上的公路”到“溪流潺潺的洞口”,从“宽敞的外洞”到“仅容一船的孔隙”,最终抵达“石钟乳林立的内洞”,学生们通过文本关键词的提取与拼接,还原了作者从入山到出洞的完整路线。这一环节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游记散文的结构之美,更激发了他们对双龙洞实景的无限遐想。  

IMG_9647.JPGIMG_9654.jpgIMG_9647.JPG

核心环节围绕“如何描写孔隙的狭小”展开。通过默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学生圈画出“两人并排仰卧的小船”“山石挤压感”“贴船底而行”等细节,并分组讨论作者的写作技巧。童颖老师指出,叶圣陶先生通过“精准的尺寸描述”“感官体验的叠加”以及“动作与心理的联动”,将孔隙的逼仄感刻画得淋漓尽致。现场还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用肢体语言再现“过孔隙”的动作,进一步体会文字的张力。    

IMG_9654.jpg

童颖老师总结道:“《记金华的双龙洞》不仅是一篇游记,更是一堂生动的写作课。叶圣陶先生教会我们,观察需细致,描写需具象,而感受需真诚。”  

IMG_9650.JPG

讲座尾声,张永虎特级教师表示,本课围绕游记的文体特点,以“梳理路线—分析写法—迁移创作”为主线,将语言建构、思维发展、审美鉴赏与文化理解有机融合。尤其是“孔隙描写”的聚焦,直指“学习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增强表达效果”的核心目标,符合新课标“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要求。在小组讨论与创作分享中,可引入“评价量表”,让学生从“语言准确性”“描写生动性”“情感表达”等维度互评,增强元认知能力,同时让教师及时把握学情,调整教学策略。

IMG_9660.jpg

另外课堂中要重点抓住三个方面:小船的样子小、行船方式、作者的感受,写出小船的小,借这一方法教学生从不同角度写事物特点的方法。

此次讲座以经典文本为桥梁,将文学赏析与写作实践巧妙融合,让静态的文字跃然眼前,也让自然的奇观驻留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