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备课组第三次活动
数学的世界,充满着奇妙的规律。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是数学运算中最基础、最实用的规律之一。4月1日上午第三节课,南京市文靖东路小学四年级数学组开展了一场以“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为主题的教研活动。从公开课展示,再到课后研讨,全体数学教师携手共进,探索如何让这些数学规律在课堂上“活”起来,让学生真正学懂、学透。
狄杨老师首先以具体算式为起点,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以“情境导入—观察猜想—验证建模”为主线展开教学。通过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具体算式中提出“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的猜想。课堂上,学生通过分类举例、反例质疑完成验证,最终抽象出数学化表达,即让学生踏踏实实经历了“观察——猜想——验证——结论”这一数学知识探究的基本过程,这一过程完整呈现推理意识的萌芽与生长。
在教学组织过程中,狄杨老师借助小组合作,鼓励学生用文字、符号、图示等多种方式表达运算定律,孩子们端正的坐姿,踊跃的小手,悦耳的声音,为本堂课增添一抹靓丽的色彩!学生经历了“不完全归纳”到“数学抽象”的思维进阶,促进了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同时狄老师十分注意渗透数学的学习方法,在学生探究时,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给予点拨启发,既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又培养了学生的符号意识、推理意识等核心素养。
练习巩固环节,练习题的设计层次分明,循序渐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练习中找到自我。第一层次,给出等式让学生来说运用了哪种运算律,使学生即时运用掌握的知识。第二层次,安排变式练习,进一步巩固加法的交换律引出了加法结合律。第三层次,简便计算,使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在实际算式中的应用,并将两种运算律结合,使知识进一步提升。
课后,朱校长和四年级备课组全体数学老师对本节课进行了研讨,授课老师先分享了自己的教学感受,然后大家纷纷发言。老师们都认为狄老师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结构清晰,安排合理,联系层次分明,循序渐进,有助于学生梳理课本的知识,并有所提升。教学过程学生学地扎实有效。在学生主体性方面,狄老师在课堂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机会,让他们通过小组讨论、自主计算等形式,主动发现运算规律,深入理解知识。在情景创设上,本节课巧妙将生活实例融入课堂,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理解抽象的运算规则,不仅让学生有话可说,有理可找,还顺利搭建起知识与生活的桥梁。在探究运算律的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除了计算,还能从哪里看出相等?引导学生结合情景图、画线段图等方法去思考理解,数形结合,多元表征,经历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让深度学习在学生的学习中真实发生。
这次备课组的研讨活动,通过备课、公开课展示和课后研讨,老师们共同探索了如何更好地教学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让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富有实效。相信在这样的教研氛围中,老师们会不断成长,孩子们也会在数学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稳,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