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南京市文靖东路小学!今天是: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课程教学>>两组建设>>阅览文章

读写结合悟诗韵 课堂实践展生机

时间:2025/3/13 19:45:04 来源:朱士青 字体显示: 阅读:143

环节一:上课

石倩倩老师与四10班学生以艾青现代诗《绿》为载体,开展了一堂扎实有效的诗歌教学研讨课。四年级全体教师现场观摩了“朗读指导——意象品析——仿写创作”的教学全流程,见证了核心素养在课堂的真实生长。

图片1.jpg


  石老师在引导学生观察、想象、描述不同层次的“绿”时,注重多感官体验,帮助学生从视觉、听觉等多角度感受诗歌的意境。

图片2.jpg

同时,石老师还通过分组朗读、同桌互读等形式,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静态与动态之美,进一步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此外,石老师还巧妙地将音乐、美术等元素融入诗歌教学中,体现了跨学科教学的创新性。


环节二:评课

在评课环节,大家一致认为,这堂课通过创新的教学设计,将现代诗歌赏析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紧密结合,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造力。

图片5.jpg

环节三:行政点评

张永虎特级教师点评指导如下:

本节课教师依托学习目标,以目标为导向进行评价。课堂学习气氛浓烈,人课合一。具体如下:学生自读,教师及时点评,促进学生读出节奏;当学生说出诗歌给自己带来的感受时,教师借助点评促进学生继续发挥想象,说出看到的画面和更多的感受,感悟诗人的情感,通过评价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借助图片和视频再次展开想象,直至最后的仿写。重视朗读评价和指导,特别在读出墨绿和浅绿时,引导学生通过轻重的对比读出区别。课堂上书声琅琅,教师和学生仿佛已经在艾青所写的诗歌中,和谐自然,舒服亲切,人课合一。

若要说不足,在大情境的创设上可以再下点功夫,课后布置的作业:收集其他诗人笔下的绿,以便开诗歌朗诵会,可以将此作为大情境,在上课之初就提出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