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习历程,注重发展成长型思维
——文靖东路小学数学教研组第三次活动
为了探索学生深度学习的路径,关注学生的真实学习历程,发展成长型思维,提出一些有效的教、学的策略,11月17日上午,文靖东路小学数学教研组举行了第三次主题教研活动,本次研修活动还特别邀请了铜井小学的徐浩主任和冯佳老师参与。本次活动分为三个流程,分别是课堂教学展示、微讲座分享和主题评课议课。
第一节课是由我校的姚玉环老师执教的《认识11~20各数》。这节课姚老师重视动手操作,以“动”促“思”,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探究活动。通过数出10根,捆成一捆,“捆”这个动作,让学生形象感知“10 个一是1个十”。在认识十几时,姚老师先让学生数出11根小棒,然后再引导学生想:怎样摆能让学生一眼看出是11根?在学生自己的方法基础上进行加工,引出满10根捆成一捆,成1捆1根。通过比较小朋友的几种摆法,体现出第一种方法的优越性, 并且数起来也方便,直接从10数起。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这种摆放摆出15、20等。进一步加深对计数单位“十”的认识。
第二节课是由我校纪晨老师执教的《复式统计表》。纪老师先是通过问题让学生去感受单式统计表不方便,由此产生合并成一张表的内在需要。纪老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四张单式统计表合并成一张复式统计表。同时,自然而言地,在操作的过程中了解复式统计表的栏目含义、结构特点和填写方法,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上面的那些信息,我们怎么在一张表上呈现呢?”,组织学生设计表头,在交流中修改,最后呈现出教材中的复式统计表。这样对复式统计表结构的认识才是主动的,有创造性的。制作好复式统计图之后,纪老师引导学生利用复式统计表的信息来回答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复式统计表来分析数据的方便之处。最后,在与单式统计表的比较中,不仅让学生明确复式复式统计表的优点,明确了复式统计表的价值。
紧接着,孙成林老师也分享了《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四步曲”》。即,激发学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涵养良好的数学学习、及时有效的练习和巩固和注重与家长的有效沟通。
活动后,教研组长史伟琴老师和课程与教学中心的朱主任对这三节课节课进行了评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仅仅只是活动的组织者。作为教师,我们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历程。因此,不难发现三位老师正是在这样全新的理念的指导下,在课堂上十分注意引导,让孩子们在轻松自由的小组活动中,热烈讨论,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获得对有关知识的体验,加深了对核心知识的本质理解,注重学生提出问题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本次活动的开展为全体教师们搭建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使大家在学法和教法上有了新的认知。学无止境,教无定法,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关注学生真实的学习历程,发展成长型思维。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