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2023年南京市、江宁区中小学教师微课竞赛的通知
文小全体教师:
南京市、江宁区中小学教师微课竞赛已经启动,学校评选活动亦同时启动。为做好区级评审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竞赛目的
本次中小学教师微课竞赛,旨在促进中小学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数字技术编制系列优质教学资源,鼓励各级各类学校积极探索特色鲜明、自主研发的创新型教学资源,逐步推动微课资源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效益,同时利用竞赛的形式探索资源建设的新模式。
本次竞赛面向中小学所有学科开放,并选取小学科学、初中语文学科、初中英语学科、特殊教育试学科为试点,划定参赛作品内容范围。即围绕某一主题(参赛者自定)制作不少于三节的系列微课,系列微课中的每个作品需内容独立,教学环节完整。系列微课作品之间可根据教材体系形成系列,也可围绕自定主题进行不同角度的阐述。所选主题应符合学科特性以及实际教学中的实用性。同时,系列微课中的每个作品都要提供相应的创作说明,具体操作步骤请参考竞赛平台上的使用说明和帮助文档。
二、参赛对象
全市小学、中学、幼儿园和各区教师发展中心(教育发展中心、教研室)的在职教师和教研人员均可参加。本次竞赛采取线上申报和线下评比的方式。2021年11月15日起,参赛人员可以登录“南京市第八届中小学教师微课竞赛”平台上传作品(网址http://wkds.jsnje.cn)。
本校35周岁以下教师全员参加,以教研组为单位收集。
三、竞赛组织
成立南京市第八届中小学教师微课竞赛组委会,统筹、指导本次微课竞赛。组委会办公室设在南京市电化教育馆(市教育信息化中心)(以下简称市电教馆),具体负责竞赛的组织管理。
按照市文件要求,江宁区上报时间截止日期为2023年1月27日。2023年1月28日-2月10日为评委评审和修改阶段(平台),并择优上报参加市级评比。
四、竞赛管理
1.各单位要对竞赛进行统筹规划,在鼓励广大教师自主参赛的同时,按照《教师专业标准》和有关《课程标准》等进行系统设计、任务分解,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系统性学习资源。
2.每个系列微课(初中语文学科、初中英语学科、特殊教育部分试点学科除外)最少包含三个微课视频,且系列视频之间必须围绕一个共同主题,主题必须符合学科特点,具有实用性,并在参赛作品创作说明中详细描述(详见附件)。每组系列微课署名最多3人(初中语文学科、初中英语学科、特殊教育部分试点学科署名1人),必须在本次竞赛平台的报名页中填写完整,获奖证书将根据报名页的作者信息发放。每位参赛教师原则上最多可有2件作品获奖。参赛作品及材料须为本人原创,不得抄袭他人作品,如有侵犯他人著作权或不良信息内容,取消其参赛资格并通知所在单位。
3.参赛者享有作品的著作权。教师一旦参赛视同授权市教育局及其授权单位享有网络传播权。参赛作品将择优向教师免费开放。
4.竞赛以公平、公正、公开、公益为原则,参赛作品的上传、评比都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优秀组织奖的产生也是由平台根据规则自动产生。江宁区电化教育中心组织相关专家在平台上进行评比,并推荐优秀作品参加市级评比。微课竞赛说明、流程及微课竞赛评分规则详见附件。
5.本次竞赛选取的试点学科,参赛规则详见附件4-8。
五、竞赛流程
比赛分申报、初赛和决赛三个阶段。
1.申报阶段(2022年11月15日-2023年1月12日)
校级(2023年1月3日18:00)
(1)组织动员。各区、市直属学校动员教师参赛,对教师进行培训,组织教师制作微课。
(2)按竞赛要求上传作品,区作品按“区-学校-学科-姓名”格式注明,市直属学校作品按“市直属-学校-学科-姓名”格式注明。
2.初赛阶段(2023年2月4日-2月10日)
3.决赛阶段(2023年2月13日-2月19日)
附件1
南京市第八届中小学教师微课竞赛
作品创作说明
微课作品名称 | 提供参加本次竞赛的微课作品的准确名称。 | |
微课作品简介 | 提供参加本次竞赛的微课作品的简要介绍。 | |
系列微课围绕 主题说明 | 就系列微课所围绕的共同主题做详细描述。 | |
教学需求分析 | 适用对象 分析 | 明确适用该“微课”资源的教师(学生)应具备和相关联的知识或技能。 |
学习内容 分析 | 明确该“微课”资源的学习内容或知识点,以及该知识点在学科课程知识中的作用与地位。 | |
教学目标 分析 | 明确该“微课”资源的教学目的或作用,能帮助教师和学生解决教与学中的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标。 | |
教学过程设计 | 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哪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 |
学习指导 | 例如:请在预习译林版英语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study skills时使用本视频,并尝试在观看后使用英语谚语进行交流。另外,英语谚语还有很多,可以去网上搜索更多进行不断的积累。 | |
配套学习资料 | 例如:译林版英语教材八年级下册。 | |
制作技术介绍 | 使用的制作软件;制作的简要流程。 |
注:表格右侧框的说明文字,仅供参考,请在填写正文时删除。
附件2
南京市第八届中小学教师微课竞赛
说明及流程
一、竞赛说明
本次竞赛采取征集系列微课的方法(初中语文学科、初中英语学科、特殊教育试点学科除外),即围绕某一主题(参赛者自定)制作不少于三节的系列微课,系列微课中的每个作品需内容独立,教学环节完整。系列微课作品之间可根据教材体系形成系列,也可围绕自定主题进行不同角度的阐述。所选主题应符合学科特性以及实际教学中的实用性。同时,系列微课中的每个作品都要提供相应的创作说明,具体操作步骤请参考竞赛平台上的使用说明和帮助文档。
参赛内容应以教育部颁布的《教师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自选内容,精心备课,充分、合理地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及手段,设计课程,每节微课录成时长为8分钟左右的微视频,并配套提供作品创作说明文本、作品附件等辅助材料。除国家课程外,鼓励各中小学教师上报校本特色课程、创新课程系列微课,并按照竞赛统一要求提供课程材料。
1.教学视频制作要求
图像清晰稳定、构图合理、声音清楚,符合中小学生认知规律。微课视频片头应显示学科、教材版本、标题、作者、单位等信息,主要教学环节有字幕提示。视频内容根据具体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要求,可以是教学内容分析与讲解,操作过程演示与示范等,根据实际需要,视频中可插入动画等媒体形式。
上传的视频文件技术参数如下:
类型 | 用摄像机、手机等拍摄的以动态画面为主的视频 | 用录屏软件、PPT等电脑软件制作的以静态画面为主的视频 |
比特率 | 3M | 400k |
帧速率 | 25帧 | 15帧或25帧 |
视频格式 | MP4 | |
时间长度 | 系列微课中单个作品6-10分钟 | |
文件大小 | 单个视频不大于300M | |
分辨率 | 1280×720或1920×1080 |
2.作品创作说明填写要求
用于帮助使用者清晰了解“微课”资源的知识背景与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包括:
(1)微课作品名称、介绍及主题说明
提供参加本次竞赛的系列微课作品的名称和简要介绍,特别是对系列微课围绕的主题的阐述,该阐述必须符合学科教学特点及实用性。
(2)教学需求分析
①适用对象分析:明确适用系列微课中单个“微课”资源的教师(学生)应具备和相关联的知识或技能。
②学习内容分析:明确系列微课中单个“微课”资源的学习内容或知识点,以及该知识点在学科课程知识中的作用与地位。
③教学目标分析:明确系列微课中单个“微课”资源的教学目的或作用,能帮助教师和学生解决教与学中的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标。
(3)教学过程设计
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4)学习指导
(5)配套学习资料
(6)制作技术介绍
参赛教师需登录http://wkds.jsnje.cn,下载作品创作说明文档模板,填写完毕后按要求上传至竞赛平台。
二、竞赛流程
比赛分申报、初赛和决赛三个阶段。
1.申报阶段(2022年11月10日-2023年1月12日)
(1)组织动员。各区、市直属学校动员教师参赛,对教师进行培训,组织教师制作微课。市电教馆将在2022年11月份对项目负责人进行平台评比的集中培训。
(2)申报参赛。按竞赛要求上传作品,区作品按“区-学校-学科-姓名”格式注明,市直属学校作品按“市直属-学校-学科-姓名”格式注明。
2.初赛阶段(2023年2月4日-2月10日)
初赛由各区、市直属学校自行组织相关专家在平台上进行评比,评选出区微课竞赛的奖项,每个区严格按照上报作品数量限制报送作品参加全市的比赛(其中每所市直属学校不超过20件)。各区、市直属学校应充分考虑到微课作品的学科均衡性,基本做到所有学科全覆盖。
根据《南京市教育事业统计资料》(2020/2021学年统计)中各区在校教师数,推荐作品数量详见下表(各区严格按照限制数量申报):
所属区 | 年段 | 数量 |
江宁区 鼓楼区 | 幼儿教育 | 15 |
特殊教育 | 20 | |
小学(试点学科除外) | 35 | |
初中(试点学科除外) | 35 | |
高中 | 15 | |
小学、初中单个试点学科 | 20 | |
江北新区 栖霞区 秦淮区 六合区 溧水区 玄武区 建邺区 雨花台区 | 幼儿教育 | 15 |
特殊教育 | 20 | |
小学(试点学科除外) | 30 | |
初中(试点学科除外) | 30 | |
高中 | 15 | |
小学、初中单个试点学科 | 20 | |
高淳区 浦口区 | 幼儿教育 | 15 |
特殊教育 | 20 | |
小学(试点学科除外) | 25 | |
初中(试点学科除外) | 25 | |
高中 | 15 | |
小学、初中单个试点学科 | 20 |
3.决赛阶段(2023年2月13日-2月19日)
决赛评选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数量分别占上报作品总数的5%、10%、20%。另设组织奖6个,将由竞赛平台根据各区获奖情况自动产生(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及未获奖分值,分别为10、5、3、1)。其中,小学科学、初中语文、初中英语以及特殊教育中部分学科的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占该学科上报作品总数的10%、20%、30%。
附件3
南京市第八届中小学教师微课竞赛评分规则
一级 指标 | 二级指标 | 指标说明 |
主题 与 内容 (25分) | 选题明确 (10分) | 主题选取科学、合理,尽量做到“小而精”,系列资源中各个微课围绕主题紧密,单个微课之间存在相关性,同时单个微课具备独立性、完整性和示范性。 |
重点突出 (10分) | 能突出教学中常见、典型、有代表性的问题或内容,能有效解决教与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 |
内容科学 (5分) | 内容严谨充实,无科学性、政策性错误,能反映社会和学科发展。 | |
设计 与 安排 (25分) | 设计合理 (10分) | 教学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组织与编排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能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以及教与学活动有机结合,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
方法适当 (10分) | 能根据教学需求选用灵活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合理,教学媒体选择恰当,教学辅助效果好。 | |
形式新颖 (5分) | 构思新颖,富有创意,录制方法与工具可以自由组合,如用手写板、电子白板、黑板、白纸、PPT、Pad、录屏工具软件、手机、DV摄像机、数码相机等制作。 | |
表达 与 讲解 (20分) | 语言清晰 (10分) | 教学语言规范清晰,声音洪亮、有节奏感,富有感染力。 |
表达形象 (10分) | 教学过程主线清晰,深入浅出,形象生动,逻辑性和启发引导性强。 | |
技术 与 规范 (20分) |
技术规范 (15分) | ① 微视频:时长6-10分钟;视频图像清晰稳定、 构图合理、声音清楚,主要教学环节有字幕提示等;微课视频片头应显示学科、教材版本、标题、作者、单位等信息。 ②作品说明创作文档应包括:微课作品名称和介绍、教学需求分析、教学过程设计、学习指导、配套学习资料、制作技术介绍等。 |
结构完整 (5分) | 作品除包含微课视频,还包含较全面的辅助扩展资料:如多媒体课件、练习与测试、反馈与评价等。 | |
效果 与 评价 (10分) | 目标达成 (10分) | 能完成设定的教学目标,有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 |
1
附件4
南京市第八届中小学教师微课竞赛
小学科学学科参赛规则
一、参赛对象
全市小学科学教师。
二、参赛要求
1.参赛形式:本次微课竞赛采取“系列微课”形式,每个系列微课最少包含三个微课视频。
2.内容范围:依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22版)相关内容。
三、参赛选题
主题 | 系列微课内容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认识生物) | 1.生物的特征 |
2.动物分类 | |
3.植物的六大器官 | |
4.植物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生物与环境) | 5.水、阳光、空气、温度的变化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
6.动物依赖植物筑巢或将植物作为庇护所 |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呼吸与消化) | 7.呼吸 |
8.消化 | |
生物体的稳态与调节 | 9.植物的维持生命必不可少的环境条件(需要水、阳光、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
10.动物维持生命必不可少的环境条件(需要水、阳光、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 |
11.植物的器官对维持自身生存的功能 | |
12.动物通过不同的器官接触和感知环境 | |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 13.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外部形态具有不同的特点 |
14.不同环境的植物形态各异,对维持生存的作用 | |
15.动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方法 | |
生命的延续与进化 | 16.植物的生命过程(从生到死) |
17.动物的生命过程(从生到死) | |
18.植物繁殖后代的方式(种子、根、茎、叶等繁殖) | |
19.动物繁殖后代的方式(胎生、卵生) | |
20.动物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 |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 21.空气有质量 |
22.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 |
23.空气受热上升 | |
24.风的形成 | |
25.常见材料的性质及主要用途 | |
26.不同的固体混合在一起 | |
27.分离混合在一起的固体 | |
28.分离水中的不溶物或溶解物 | |
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 | 29.固体及其特征 |
30.液体及其特征 | |
31.水蒸气凝结与水结冰 | |
32.冰熔化与水沸腾 | |
33.影响物质(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常见因素 |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声音) | 34.声音的产生 |
35.声音的传播 | |
36.不同的声音 | |
37.噪声的危害和防治、保护听力的常用方法 |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运动与力) | 38.物体的运动与位置 |
39.物体的运动方式 | |
40.物体运动快慢的描述 | |
41.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 |
42.常见的力(弹力、摩擦力和浮力) | |
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电) | 43.简单电路的构成元件和形成条件 |
44.常见材料的导电性(导体和绝缘体) | |
45.生活中电的用途和安全用电 | |
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 | 46.热胀冷缩 |
47.测量热水变凉过程中水温的变化 | |
地球、月球、太阳 | 48.地球、月球、太阳的关系 |
49.太阳影子的变化规律 | |
50.制作太阳钟 | |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 51.地球的卫星-月球 |
52.月球的表面 | |
53.环形山的形成 | |
天气和气候 | 54.地球表面的大气 |
55.气象数据的测量与描述 | |
56.气象符号与气象预报 | |
水循环 | 57.河流与湖泊的特点 |
58.地下水是一种重要的水体 | |
59.海洋是一种重要的水资源 | |
岩石与土壤 | 60.土壤的成分 |
61.土壤类型及其适宜生长的植物 | |
62.改良土壤 | |
自然资源 | 63.矿产资源对人类的作用 |
64.水资源对人类的作用 | |
65.土壤资源对人类的作用 | |
科学探究—问题 | 66.通过对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提出可探究的问题 |
67.通过对具体现象与事物的比较提出可探究的问题 | |
68.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提出假设 | |
科学探究—证据 | 69.通过实验来搜集证据 |
70.通过调查来搜集证据 | |
71.用较准确的科学词汇、统计图表等记录、呈现和整理获取的证据 | |
科学探究—解释 | 72.用分析、比较的方法来分析数据 |
73.用推理、概括的方法,基于证据分析相关现象或原因 | |
74.对收集到的证据的可靠性进行评估 | |
科学探究---交流 | 75.准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
76.进行自我评价与调整 | |
77.对他人的探究过程和结果提出建设性意见 | |
技术与工程实践 | 78.定义和界定工程问题 |
79.设计(工程的关键是设计---借助表格、草图、实物模型等方式进行设计方案,并头脑风暴权衡利弊选择方案) | |
80.物化(制作实物模型,并测试、改进、展示) | |
说明: ①所有主题,针对小学科学3-4学段课程标准的要求。 ②每个微课时间不长于8分钟,一般应分为三部分:导入、主要内容、小结。在学生自学时,导入部分要有助于学生聚焦主题,明确问题,主要内容部分要能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事物及其现象作出清晰的说明、解释,小结部分应对本节微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提升认识。当作为教学资源在课堂上运用时,应便于使用者截取主要内容部分,作为教学中的支持性资源。 ③围绕主题下的一个具体内容构建微课序列,但最多不超过5个。也可以在不同解读的基础上,另行分解并形成一个有关联逻辑的序列,微课的课题可根据教材命名,也可以自行进行恰当的命名。 |
四、参赛管理
1.各区上报符合要求的小学科学系列微课数量最多20件,直属校数量不限。
2.小学科学系列微课最多可以填报3位作者。
3.市级评审按照10%、20%、30%设立一、二、三等奖。
区、市申报流程请见“南京市第八届中小学教师微课竞赛”网站。请按要求操作,及时提交。请参评教师各自留存底稿。
未尽事宜,请与学校课程教学中心张艳老师联系,联系电话:1340005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