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由江宁区教育科学研究室、江宁区教学研究室主办,南京市小学语文吴勇名师工作室协办,南京市文靖东路小学承办的江宁区课堂观察“习作教学讲评中的生长点”研讨活动成功举办。活动通过课堂观察量表,记录习作教学中的教学手段、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为研究“习作教学讲评中的生长点”提供真实、科学的依据,促进学生的写作素养提升。
课堂观摩环节,文靖东路小学的耿敬奥、徐雅倩两位老师分别执教《这儿真美》《形形色色的人》习作讲评课,课堂观察团队的老师深入课堂,走到学生中间,围绕量表收集了最真实的观察数据。
随后,文靖东路小学课堂观察团队的老师围绕以下三个话题展开沙龙研讨: 1.习作教学讲评课讲什么、评什么?2.习作教学讲评课与习作指导课有什么区别?3.经过教师的讲评,习作生长了吗?老师们结合观察数据展开激烈讨论,台下老师也参与其中,集思广益,共同探讨。
老师们在交流中逐渐达成共识:习作讲评课是基于学生习作后的“补偿性训练”,是补偿指导课“指导不到位”的地方。习作指导课保证孩子“能写”,而讲评课则是让每个孩子都“会写”,学生们带着“习作共识”自主动手修改自己的习作,实现“二度知识开发”。就“学生的习作是否成长”这一话题,观察团老师围绕习作讲评课的生长点观察量表中的“提升性”,对两节示范课进行量化评价并根据详实的课堂观察数据记录,指出在这两节讲评课上,大部分学生都能根据老师的引导,实现“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样”“从分散到紧扣中心”,学生的习作确实实现了“生长”。同时大家也就课堂中出现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如目标是否过高等,提出解决办法和进一步推动习作教学提升的建议。
这次的课堂观察活动是习作讲评课又一次新的尝试和探索,这次活动不仅解决了一线老师们关于习作讲评课的一些困惑,更引发了老师们的思索。课堂观察作为课堂研究广为使用的方法之一,将持续发挥其重要价值,不断促进学生课堂学习行为的改善并为教师专业化成长开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