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课、磨课、演课
——一次不同寻常的教学研讨活动报道
10月13日-10月16日,对于文小的数学老师们来说,是个不同寻常的一周,因为他们要向晓庄见习教师展示课堂教学。
为了高质量的展示课堂教学,这些年轻的数学雏鹰们早在上个星期就进行了集体备课:有时为了一个环节,争吵半天;有时为了一个问题的 ,想出了多套方案,研课、磨课已经成了常态,10月12日,这些老师还演起课来。
首先上课的张苏超老师,他上课娓娓道来,让听课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接下来由朱本飞老师执教《平均分》,他的课堂思维迸发,到处流淌着创新的火花;魏进老师执教的是三年级《认识周长》;朱士青老师执教的是一年级《2-5的分与合》。这些课都给听课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然文小的老师上完课又和这些还未走出校门的学子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这次活动虽然是展示给晓庄学子们的,但同时也促进了文小老师的进步。
见习老师听课反思摘录(部分):
杜莹
今天是教育见习第三天,听了三节不同的课,在这三节课中主要注意观察了教师语言在课堂中的表现应用。
首先是教师态势语言的概述,教师在课堂中要能运用眼神表情,手势身姿与学生的关系等一系列无声的语言来向学生传递信息,表达情意,以及传播学科知识。老师所有的态势语言必须是有意义的为课堂内容发展的服务。比如语文课上,老师在读课文的时候,会加入大量的动作、神态,以及夸张的言语表现,都是为了学生能够加强对课文的理解。老师的教态还要具有学科性,数学主要使用绘图,实验,要求将抽象的数学题目具体化,能够跟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融入一起,毕竟学生在进入课堂上时,是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去的。
其次教师在言语在课堂上表达要力求删繁就简,在课堂上教师语言要始终围绕教学目标,不能盲目的给学生拓展课外知识,主要是围绕讲清楚将生动,教师语言要干净利落,在教导低年级的同学时,语文少让孩子接着接老师的话,问学生问题要直接说清楚,学生大脑尚未发育完全,学生思维与老师思维不在一条线路上,盲目的让学生接老师的话,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发展。
最后我想说教师是一门不断发展的职业,虽然小学毕业过去了十年,可是我发现现在的教育方式与自己小时候的教育方式有了很大的不同,在见习的道路上,我想做到多看多思,珍惜每一次老师给我们提建议的机会,认真反思每天的见习内容,争取每天都能够有不一样的收获。
今天听了我们朱老师的《平均分》和徐老师的《三袋麦子》,课堂上,朱老师跟孩子交流的十分亲切,感觉就是在和学生谈话一样,而且在课堂中老师会邀请孩子到讲台上去,并且与孩子们一起合作完成任务,在朱老师的课堂上,更多的是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来交流出答案,针对每次小组讨论的过程,老师会对讨论的好的小组给予加分,这样不仅仅表扬了那些表现好的小组,还鼓励了其他的小组,要更努力,更好的组内合作,争取加分。徐老师的课堂刚开始是以童话故事切入,调动了课堂整个儿的气氛,而且徐老师对表现好的学生都会对他们说一句“非常好”,这样鼓励了每一个孩子都要去好好表现争取老师的表扬。徐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还去和孩子一起扮演角色,朗诵文章,这样更加使课堂的气氛变得活跃了。通过这两节课与下午的研讨,我知道了,教师的语气,语调要切合学生;语言要精练,符合学生的特点,例如数学学科要简洁明了,而语文学科要有情感的体验;语言内容清楚,还要带有启发性和引导性。我们要处理好教师语言与儿童语言,使得课堂的气氛协调融洽。
杜莹
今天见习第二天,我们在学校的安排下听了两堂课,第一节课是二(1)班晋萍老师上的《有趣的发现》、第二节课是一(3)班张苏超老师的《认识10以内的数》。
在这两节听课中我注意到老师在课堂上让大量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方法的运用,一是让学生自主讨论、。无论是分小组讨论还是同桌讨论,一般学生在听到老师的要求之后,都会积极发言,积极与同学分享自己上课学到的知识,自己的想法。讨论过后的汇报回答,也是一节课同学回答问题最积极的时候。分小组讨论不仅能让同学学会与别人分享自己的观点,也能开发学生思维,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第二个我观察到的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方法是数学学课上,张老师在ppt上放出一幅图,让学生描绘从哪边数第几个水果是他喜欢吃的,然后喊其他同学来猜。学生在课堂上本来只是一个学生的身份,突然有了一个换位给同学出题目的机会,学生在出题的时候也开动了脑经,而且也体验了给班级同学出题的自豪感。回答的同学也很积极,他们很迫切的想猜出同学喜欢吃的水果,这样的教学方法设计不仅能够巩固学生知识,联系数学实际,又能够促进同学间同伴关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