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南京市文靖东路小学!今天是: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关工委工作 >>阅览文章

从学校教育改革谈家庭教育转变

时间:2015/9/17 16:49:58 来源:管理员 字体显示: 阅读:1338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我们基础教育的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手段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拿课堂教学来说:1.在教学思想上:确定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立足促进学生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个性品质,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2.在教学方法上:摒弃了过去那种“满堂灌”、“满堂问”等少慢差费的旧模式,变“以教为本”为“以学为本”,采取多种形式,使学生在愉快、欢乐的情景中探求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3.在教学环境上:课堂氛围更加民主和谐,更加生动活泼,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得到激发,“我想说、我敢说、我能说、我说错了没关系”的意识日益增强。4.在教学手段上: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并在教学实践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一支粉笔+两片嘴唇”的做法不再被提倡。

学校教育的改革呼唤家庭教育的转变。因为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搞好了,学校教育才能顺利向前发展。

有人说,一个好家长等于100个好老师。这话是有道理的。人一出生,首先接触的环境是家庭,从出生到走上社会,其间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家庭里度过,人的认识能力是从家庭开始的,学习知识也是家长和家庭奠定初步的基础的。家长教养态度与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认识和他们今后的心理发展。这种影响关系到孩子的成长和未来。鉴于此,笔者认为,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关键在于家长。作为21世纪的家长,应该注重学习新知识,应该树立新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孩子未来发展,应该运用科学的、现代的育人方法,扎扎实实地开展家庭教育。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以下三个转变:

一、变经验育人为科学育人

不少望子成龙的家长,常常拿别人孩子的长处来责骂自己孩子的短处;或用自己的经验和“故事”教育子女,常常把“我小时候......”“你怎么这么笨啊!”挂在嘴边;或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孩子,利用孩子来“编织”自己未来的梦,要求孩子实现自己未竞的理想。这些做法都是很不明智的,孩子经常在过高目标的要求下,在“我不行”“我不如人”的暗示下,怎能树立起自信心和自尊心?丧失了自信心和自尊心又怎会进步和发展?因此,家庭教育必须变经验育人为科学育人。

1.要重视科学方法的研究。教育永远是一门需要学习研究的科学,家庭教育当然不能例外。科学的方法有很多,下面的例子希望能给家长一些启示。相传古代的塞浦路斯岛,有一位青年国王叫皮格马利翁。他喜欢雕刻,在镌刻一具象牙少女时,皮格马利翁对它产生了真挚的情感,以至每天都含情脉脉地凝视它,把无限的深情浇灌在这座没有生命的雕品上。这样,日复一日,终于感动了爱神,神使少女活了起来,并与皮格马利翁结合在一起。这个故事给我们启发:对孩子的真诚期待,会使他们的各种素质向着好的方面发展。也有事实说明这个道理:南京某厂技术员周宏,把自己的双耳失聪的小女儿教育成了高材生。他说,一次做应用题,十道题女儿只做对了一道。他没有发火,他在对的地方打了个大大的红钩,错的地方并不打叉,并发自肺腑地对她说:“你太了不起了,第一次做应用题就对了一题,爸爸像你这么大的时候,碰都不敢碰哟。”8岁的小女儿听了这话,自豪极了,于是越做越爱做,一次比一次对的多。升初中考试时,数学居然考了99分,10岁那年,他的女儿写了6万字的故事,经出版社出版。周宏常爱说的一句话是: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但你也应该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期待他,赞赏他。这就是应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它之所以有效,实际上在于被期待者受到一种心理暗示,他被告知能够做到某事,并且会做得很好。这对孩子会有一种强大的心理激励作用,孩子会朝着别人暗示他能够成功的目标不断努力。目前,学校开展“我能行”教育,其实也是在应用“皮格马利翁效应”。作为家长,当您在抱怨孩子进步缓慢时,不妨试一试应用“皮格马利翁效应”。

科学的家教方法还有很多,需要家长用心研究,这里不一一赘叙。

2.要重视心理健康的教育。

社会发展程度越高,人们所承受的社会压力越大,人们的心理健康的问题越突出。有资料显示:80年代国内12个地区15岁以上人口中,各类中度,重度精神障碍患者所占比例大大超过50年代和70年代。其实出现在成年人身上的心理问题,其产生原因却都可追溯到儿童时期的经历,这就从反面证明了新时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就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对于家长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是非对错的判断,而是理解、接纳、分享。①所谓的理解,就是能从孩子的角度体验和思考,即使孩子的行为是失当的,也要看到其行为后面合理的因素。爱迪生五岁,有一次看到母鸡孵小鸡,于是他也找来一些鸡蛋躲到邻居家的仓库里,做了一个小窝,把蛋放在里面,自己蹲在上面孵小鸡。家里人有的认为他是恶作剧,主张揍他一顿,可爱迪生的母亲并没有责怪,也没有取笑,更没有揍他。她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保护了孩子探索精神。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成功的教例。②所谓接纳,就是无论孩子做出什么行为,家长仍然不放弃他们,仍然尊重他们的人格,仍然尊重他们的权利并帮助他。③所谓分享,就是要尽可能地进入孩子复杂的内心世界,分享孩子的喜怒哀乐,能够知道他们的孤独,懂得他们的失望,理解他们的气愤,分享他们的感受。

3.要重视良好家庭氛围的创设。

事实表明,民主、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阴冷、紧张、恶劣的家庭氛围是孩子性格品德发展的极大障碍。因此家长应着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怎样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呢?首先家长应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尊重孩子的意愿,提出适合孩子的发展目标。对孩子适度要求,才会使两代人减少心理冲突,建立和谐的气氛。其次,家长要正确认识自己,保持良好情绪。平时家长绝不能把工作的烦恼带回家,迁怒到孩子身上,把孩子当作撒气的对象。其三,家长要保持理智,耐心施教。面对孩子的错误和不足时要控制好自己的感情,避免做出过激的言行。

二、变注重书本知识为注重做人教育

一个只知道记忆知识的人,永远不会独立思考;一个只有书本知识的人,永远不会有成就。因此,作为家长不能只关心孩子的成绩,还要立足孩子的发展,教孩子在生存中如何去争取、去竞争,如何在逆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如何合作,如何谦让,如何诚实,如何关爱他人,如何承担责任,这就是教孩子“做人”。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是的,学会做人,孩子才会具有健全的人格;学会做人,孩子才能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怎样教孩子做人?靠说教、讲大道理是不行的,也不能放任自流。那靠什么呢?靠沟通、了解、交流;靠对问题分析过程,靠激励,靠挫折教育,更靠家长的言传身教。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父亲,细心为果树接枝,太阳烤着他光秃秃的头,又热又累,但他不干完决不住手。小巴甫洛夫的手尽管麻木了,腰也酸了,只要一看父亲的神色,也坚持下去。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巴甫洛夫从小做事很有耐性,这种从小养成的耐心是他后来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变简单命令为平等沟通。

有的年轻父母对孩子说话习惯粗声大嗓,习惯用命令的口吻。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声音:“快做作业,不准看电视!”、“小孩别多嘴!”、“大人的事小孩少管!”,殊不知其结果只会是“南辕北辙”。因为,高腔高调对孩子的听力和思维极不利,命令训斥只会给孩子造成紧张的心理状态,让其产生忧虑和惊恐,久而久之,孩子的性格就会变得冷漠、消极。

实践证明,平等沟通是重要的教育手段。北京市光明小学开展“让我们弯下腰和每一个孩子交流”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就是一个佐证。其实平等沟通好处很多。通过沟通,有利于了解孩子思想、学习、情绪等方面信息;通过沟通,有利于架设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桥梁;通过沟通,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但是,平等沟通不是简单的交谈。它要求家长放低自己的位置,摒弃“我说你听”、“我说你做”等命令式的教育弊端,认真耐心地听取子女意见并及时给予鼓励、纠正、指导和帮助。有的家长借口自己工作忙,忽视和孩子的沟通,这是不对的。我们应该积极采用平等沟通这种教育方式。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家长要尽量放下手中的工作,想尽办法和孩子多一些沟通。当然,沟通也要注意艺术:①要选择在孩子高兴时沟通;②要选择孩子感兴趣的话题来沟通;③沟通的双方应该是平等的;④家长应耐心,避免“一言堂”。

总之,语言是交流思想,沟通感情的一种工具,家长要想取得家庭教育的成果,就必须重视与孩子的平等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