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南京市文靖东路小学!今天是: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课程教学>>阅览文章

二年级数学备课组第四次活动——追问算理发展思维 展现过程培养能力

时间:2018/4/19 18:18:48 来源:孔玉双 字体显示: 阅读:896

追问算理发展思维  展现过程培养能力

——基于全脑理念的计算教学专题研讨

为深化全脑教育理念的贯彻,以“六JING”课堂为原点优化“六学”课堂教学环节,2018年4月,二年级数学备课组组开展了“基于全脑理念的计算教学”专题研讨活动。本次活动分为第一次研讨课、专题交流会、第二次研讨课,共三个部分。

第一次研讨课由薛小娟老师和二(6)班的学生共同负责,16日上午第二节课他们展示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一课,全课分为创设情境、思维训练、冥想回顾三个主要教学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在有序高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中体验算法的多样性,薛老师用真实及时的团队评价和充满智慧的思维导航,让全脑计算教学彰显魅力。

研讨课后,二年级备课组开展了关于“当前计算教学存在的基本矛盾和解决策略”的专题研讨。备课组长尤仪老师围绕“计算教学好不好上?”和“计算教学中存在的基本矛盾”和大家展开互动。看似简单的计算课要上出“数学味”,关键是要站在“数学”的角度,而不是“知识”的角度,引导学生从学习“数学知识”走向体验“知识的数学”。从计算教学“算理和算法”“思维”这些本质出发,开发显性知识背后的数学价值,经历丰富的数学活动,体验思想方法,从而发展数学素养。最后,经验丰富的魏老师、张老师还对计算教学提出“要读懂教材更要读懂学生的基础知识、经验和困惑”等宝贵意见。

会议交流后,备课组再以抽签的形式,推出本周第二次研讨课的上课班级一(8)班,以及执教老师张苏超。相信经过对第一研讨课的深入讨论,再次实践这节课,我们对计算教学的把握会有更显著的提升。

第二次研讨课由张苏超老师和二(8)班的学生共同展示。课前已经有很多学生能够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从教学对象的角度看,不同学生学习本课的起点是不同的,他们之间的差异客观存在。差异,换一个角度看,也就是多样。在教学中,我们不是仅仅觉察到这种多样性,还应当利用这种多样性来丰富整个班级的学习经验和经历。由此,课堂从复习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练习出发,巧妙的将其中两题的整十数、一位数变换成两位数从而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在小组讨论与展示活动中,学生充分展示了“拆分”、“相加”的计算过程。在学生不能提出多样化算法的时候,教师设问“如果只拆分一个加数可以吗?”促使学生的思考走向深入,认识得到提升。

对于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教学参考书中预设了多种方法,在本节课的实际教学中,绝大部分学生用的都是①5+3=8 ,40+20=60 ,60+8=68这种方法。教学参考书在算法多样化之后,优化了一种方法,即②45+20=65 ,65+3=68。①和②这两种方法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因为45+20=65这一步中个位上的5并没有参与计算,65+3=68这一步中十位上的6并没有参与计算,本质上45、65就是拆开的。当然,计算熟练的学生能够忽略拆的这个过程,而没有达到相应熟练度的学生会自然的选择方法①。学生在了解了不同算法之后,会自然选择最适合他们的方法,而大多数学生都是选择了方法①。这种方法是自然生成的、是能够展现计算本质的、是符合学生思维习惯的、是有生命力的。

以往我们对学生发展的要求往往是片面强调一致,追求趋同与整齐划一,漠视学生的差异与个性。本节课中,学生都在“向前走”,但不是“齐步走”,而是各自以自己的“节奏”与“速度”在原有的起点上向前走。

本次活动,让我们在享受数学教研魅力的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计算教学的改进方向,相信只要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我们的全脑课堂必定会更加高效、精彩!

未命名

未命1